認識情商
情商(EQ)一詞,是1991年由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彼得?塞拉維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瓊?梅耶首創的。在他們之前,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霍華德?加德納在《精神狀態》一書中提出,人有"多元智慧",開啟了情商學說的新智。把情商推向高潮的,依然是美國人,在心理學界并不知名的丹尼爾?戈爾曼(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),1995年推出《情商》一書,一下子使"EQ"一詞風行世界。
EQ是相對于IQ(智力)而言的,由于教育界對傳統的只重智力的教育觀念不滿,經多年的研究,提出了 EQ(EmotionalIntelligence)這一概念。他們認為,EQ包括準確地覺察、評價和表達情緒的能力;接近并產生情感以促進思維的能力;理解情緒及情緒知識的能力,以及調節情緒以助情緒和智力發展的能力。它主要包括5個方面:
(1)認識自身的情緒;
(2)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;
(3)自我激勵的能力;
(4)認知他人的情緒;
(5)人際關系的管理。
情商EQ實際上是有智力因素參與的個人對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認知、體驗和調控能力。EQ的提出之所以能夠風靡世界,對人們的觀念產生震動,關鍵在于它揭示了傳統教育沒有重視的問題,即堅強的意志、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、樂觀進取的人格特點等對人成長的影響比智力大,而從小培養這些能力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因此齙牙兔主張從幼兒時期就開始就對兒童進行EQ教育,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,為其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。為此,我們構建了兒童的EQ教育模式。
兒童EQ教育模式,不僅將培養兒童的情感認知、調控能力、心理自我調節能力、人際交往能力,還將在EQ教育的活動中培養兒童對學習的興趣,對科學的強烈求知欲,以及自己解決問題、處理問題的能力。此模式的主要特點就是以EQ教育為切入點帶動兒童的全面發展,在培養情感能力的同時發展兒童的其它能力,讓兒童真正做到人格和智力都健康發展。
EQ教育的原理是根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,兒童的EQ教育不可能像成人那樣全面和深入,而應先從最基本的開始,然后再逐步遞進,所以我們設計的兒童EQ教育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的:
(1)認識自己、認識他人----讓孩子對自己和他人有正確的認識,認識自己的優缺點,學會客觀積極地看待自己。
(2)情感的自我認知和情感的自我調控----兒童學習如何清楚地體驗自己的情感,并準確地表達出來,尤其是能正確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友善情感。
(3)人際關系----讓兒童學習怎樣與人溝通、交流、合作,怎樣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,怎樣去感染他人和帶動他人,并且學會如何與他相處;學習站在他人的立場來看問題,關心他人,幫助他人,富有同情心和愛心。
(4)培養積極的人生觀----學會經常鼓勵自己,保持高興、愉快的心情。
這四個方面同時又分成幾個組成部分,每個組成部分又由若干具體的可操作的問題組成,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或學習,使兒童獲得有關EQ的概念和知識,懂得解決問題的原則,學會處理問題的辦法,以此來逐步培養兒童的情感能力。
為什么要(yao)進行情(qing)商(shang)教育?
我們已經知道,情商被準確地劃分為九項,它們是:自信心,情緒管理,挫折抵抗,獨立性,責任感,自律,同理心,社會交往,問題解決。事實上,這九項幾乎是孩子從事任何學習和工作的基礎,小到對待他人溫和有禮,完成家庭作業,大到競選擇業,選擇人生伴侶,追求人生幸福。現在科學研究告訴我們:情商的影響力是智商的九倍!
但是,情商不是天生的,是后天形成的一系列的關鍵觀念和技巧。這些觀念和技巧如果能夠得到系統地學習,對于孩子在童年期和未來的表現,就會起到決定性的積極作用,締造一個兒童未來成功和幸福的基礎。因此,情商教育,對于任何兒童都不應該錯過!
推薦閱讀
-
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成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詢委員會的通知
2023-11-17 11:13:54?1139 次
-
13歲孩子的內心世界,我來教你讀懂
2020-03-24 09:55:54?2688 次
-
寒冰消融 勝利正來
2020-03-16 16:51:24?2846 次
-
人工智能時代:教師的角色轉變與責任擔當
2020-03-09 12:03:58?2447 次
